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品牌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讨论稿)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学科建设是一流高中最根本的基础,建设好一批品牌学科是建设一流高中的基本任务之一。为进一步发展教育内涵,提高教育水平,学校决定利用3-5年的时间,抓好全校各学科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学科”,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开展品牌学科的建设旨在激励和引导各教研组以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抓实教研活动,提升专业水平,建设好学科教师队伍;以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和教学质量为核心,严格常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调动各方面积极关注教研组建设,加强薄弱学科,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丹中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建设目标
按照“立足基础,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策略,在2—3年内,使我校大部分学科成为校级品牌学科。
在校级品牌学科的基础上,开展星级品牌学科的建设工作。在3—5年内,使我校5-6门学科达到镇江市级优秀教研组的水平,2-3门学科达到江苏省级优秀教研组的水平,1-2门学科的建设水平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三、建设原则
1.正确导向原则。认真研究品牌学科建设的指标体系,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引领学科组建设,使品牌学科的建设成为发展教育内涵、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2.充分激励原则。品牌学科的建设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核心任务,促进学科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全校各个方面关心支持教研组建设。
3.评建结合原则。在品牌学科的建设达到一定水准时,开展评估活动。要评促建,鼓励改革创新,使评估有利于学科组的建设、发展和提高,有利于各学科建出特色。
4.科学公正原则。要坚持质量第一,规范操作程序,正确选用评估方法与手段,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公正。
5.有序推进原则。品牌学科的建设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注重过程、注重细节、注重落实。
四、建设标准
品牌学科建设的指标体系包括管理水平、教学工作、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人才培养、阵地建设、特色优势七个主要方面,每个方面包括若干内容组成(详见《省丹中品牌学科建设指标体系》)。根据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一步确定评分的标准。学科必须全面达到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方能获得通过。有一项基本要求不达标,便不能通过评估。
五、建设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制定学校方案,进行广泛宣传,让全体教师明确任务,积极投入品牌学科队伍建设中来。
各学科对品牌学科的建设标准,寻找工作差距;在发扬民主、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发展规划。
2.学科建设阶段
各学科按规划开展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发展规划任务。
各学科要深入品牌学科建设活动,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教学新星评选活动;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在此阶段,学校将组织初评(教研组考核),对尚不能达到要求或差距较大的学科进行督导和帮助。
3.申报评估阶段
(1)各学科根据自身建设与发展情况,向学校提出品牌学科评估申请。
(2)学校派专人对学科组的申报表、发展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及有关数据进行核实,并采取多种途径进一步收集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校派工作小组对该学科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包括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随堂听课、座谈交流等环节。
(3)工作组经集体讨论后形成评估初步意见,并以《评估意见书》的形式反馈评估意见。
4.公示确认阶段
工作组将评估意见向学校报告;校行政对审核通过的学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予以正式公布,颁发证书和授牌。
六、品牌管理
品牌学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制度。学校每学年对各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考核通过的,可保持原先称号;考核未通过的,取消其称号,今后需重新申报。
七、保障措施
1.落实专项经费。每学年,学校在预算中设立教研专项经费,用于品牌学科的建设。各学科组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申报品牌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学校按财务管理的要求,对该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取得品牌学科称号的教研组,省丹中教育发展促进会给予奖励。(具体实施办法另订)
2.助推管理升级。分期分批选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赴外地名校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素养。聘请专家、名师作为我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教师师,加强理论实践指导。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鼓励与外地知名学校或学科组结对联谊,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优秀教师的引进机制,把好教师入口关;充分运用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设置、评优评先等杠杆,调动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强化教师考核工作,形成教师进得来、出得去的机制。
4.加强宣传推介。结合每年组织的公开教学活动,开展教育论坛、讲座、观摩等交流、展示、评比活动。尽量承办镇江级学术交流研讨会、现场会、教育论坛等活动,推动我校各项品牌活动建设。
|